当前位置:四川食品网 » 食品资讯 » 热点新闻

正文

采“野草”被判刑 普法不能光靠案例

发布日期:2017-04-21  来源:新京报   浏览次数:3067

据河南法制报报道,河南卢氏县农民秦某无意间在田间山坡上采挖了3株“野草”,被卢氏县检察院以涉嫌非法采伐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提起公诉。近日卢氏县人民法院一审作出判决,秦某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并处罚金3000元。

四川食品网讯:    四川食品网讯:据河南法制报报道,河南卢氏县农民秦某无意间在田间山坡上采挖了3株“野草”,被卢氏县检察院以涉嫌非法采伐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提起公诉。近日卢氏县人民法院一审作出判决,秦某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并处罚金3000元。

  原来,秦某采挖的“野草”,实际上是兰草系中的蕙兰,属于国家重点保护植物。而刑法中设立有“非法采伐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如此,法院对秦某的判决,并没什么问题。

  但从秦某的角度看,这事又的确有点冤,因为他根本不知道采挖的“野草”是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平心而论,不要说一介农民,就算是学富五车的知识分子,可能也会犯这样的错——现实中,有多少人认识蕙兰?又有多少人知道蕙兰是国家重点保护植物?

  这真不是“法治观念淡薄”的问题,而是法律知识不够的问题。虽然法律上从没有“不知者不怪”之说,但当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某种行为是犯罪,就充分说明相关普法工作存在问题。

  就这起案件而言,秦某被判刑后思想受到了极大震动,周边民众也受到了深刻的法治教育,这是好事,但还远远不够,有关方面也该反思一下普法工作的缺失。

  近年来,诸如掏鸟窝被判刑、逮癞蛤蟆被判刑等案例,均在舆论场引起了不少的反响。的确,这些案例是普法的好教材,但普法工作不能光靠这些鲜活的案例,更应靠平时的宣传、教育和引导。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四川食品网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四川食品网”。

② 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四川食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友情链接

电话: 0371-86563572  邮箱:kf@zhuoqi365.com  版权所有:河南卓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豫ICP备09039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