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四川食品网 » 食品专题 » 高端访问

正文

有效改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现状——专访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凤田

发布日期:2012-03-15  浏览次数:6278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凤田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四川食品网讯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凤田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凤田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这份文件分为6个部分,包括:加大投入强度和工作力度,持续推动农业稳定发展;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提升农业技术推广能力,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加强教育科技培训,全面造就新型农业农村人才队伍;改善设施装备条件,不断夯实农业发展物质基础;提高市场流通效率,切实保障农产品稳定均衡供给。

  这个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9个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将政策主题聚焦“农业科技创新”,引起了广泛关注。

  此次关注的农业科技创新与以往有什么不同?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在扶持农业科技创新方面都有哪些具体的政策措施?我国的农业科技水平在世界上处于什么状态?增加科技投入能确保创新能力提升吗?这与农业科技创新的机制有什么关系?很多科研院所的研究成果并不能真正应用到田间地头,这种问题如何解决?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凤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pagebreak]

  科技创新:多方部署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

  记者:中央一号文件表示要加大农业科技的投入。这个农业科技怎么理解?包含哪些方面?

  郑凤田(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我觉得农业科技应该包括这么几个内容:第一,科学技术的源头,就是研发。第二,推广。第三,使用。我们泛泛的来说就是产学研。因为科技的研发,我们国家是集中在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他们做研发,就是产学研。产就是产业,产业包括公司,包括农户。所以,实际上从整个产业链来讲,它的源头在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产业就是这些企业,最后终端使用技术的是农民,最后生产的产品为消费者使用,是这样一个概念。对农业科技的理解,应该在这几块都要有很好的理解。

  记者:中央一号文件都有哪些亮点?

  郑风田: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科技创新的不同方面进行了一个总体部署,通过加大投入以及机构改革和推广队伍的布置,还包括农民科技培训,对未来让科技带动农业打下基础。

  我总结今年的一号文件有以下几个亮点:第一,把未来我们国家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定位在科技创新,并通过全方位的政策,为科技创新成为农业发展的新机制做了很多部署。

  第二,要大力建设县乡公益性的农业推广体系。过去农业推广体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基本上出现线断、网破、人散这样的情况,基层农业推广人员的工资也得不到保障,从而使推广人员队伍处于瘫痪状态。今年提出在财政上保证县乡的农业推广队伍体系,把这块建立起来,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服务。

  第三,现在2亿多农民到城市打工,也提出未来究竟谁来种粮、谁来养猪。文件通过对全方位的部署,包括教育、改革,加大对农民的培训等等,对未来农业生产的能力进行培训。

  最后一个亮点,我认为就是要加大对目前涉农资金的跑冒滴漏的监控。最近几年,每一年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增加1000亿元,2011年到1万亿元,地方政府也投入1万亿元。2011年的涉农投入已经达到2.5万亿元。但是这一两年也暴露出不少涉农资金被官商挪用的恶性案例。一号文件提出对涉农资金的监控,保证这些资金真正为农民服务。[pagebreak]

  产学研:改变考核机制 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记者:怎样更好地加强产学研研究?怎样改变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问题?

  郑凤田:这次提出要加强产学研研究,通过科研院所的改革,通过考核机制的改变,让那些真正的能够在市场上有很大的市场价值的科研人员能够得到更好的激励。

  实际上怎样加强产学研的研究呢?我们国家比国外发达国家面临的困难更多。像美国,它的科研体制是这样的,基本上是大公司自己做研究,每年自己有很多投入,根据市场需求,做了这个东西以后,很快在全世界推广。比如先锋种子公司,主要是做玉米种子的,每年它在全世界收集各种各样的育种资源,投入巨额的资金,育出新的品种又在全世界卖,所以它已经进入到良性循环。我们国家具有自主创新的公司基本上很少,可以说是极少,大部分的技术是在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产生的。但是现在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自己又不能去办企业,或者办企业很少,就导致很多科研成果没法直接转化为生产力。所以,怎么来加强产学研对接,打造产业链,目前科技部做了一些专家大院、科技创业和各种星火计划等各种创新形式,希望改变目前科技成果转化比较低的问题。

  记者: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怎么保证研发资金不落进“伪课题”和“假项目”的口袋?

  郑风田:加大农业科研创新的机制改革特别的重要。所以,我想这一次一号文件专门提出这个问题,通过科技体制的创新,比如对项目的选建机制、项目的评审机制、项目的验收机制更公开、更透明,这样来减少那些伪项目和套取现象。解决这些问题,公开透明是最重要的,因为这些钱是国家财政的,怎样让国家财政的钱产生最大的效应,必须保证透明、通过专家和科学的机制才能解决这些问题,防止少数人不透明、不公开,带来这样一种国家财政资金的流失。[pagebreak]

  成果推广:售前售后的服务体系都要做好

  记者:在农民推广使用新产品新技术的时候,怎样保证他们能快速地掌握并使用?完善的推广体系应该是怎样的?

  郑凤田:农业科技还包括比如这一套推广体系,农民在用新科技的时候,就像我们如果买一台电脑,有的时候不会,就不会用这台电脑,这台电脑会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农民用沼气,会出现沼气突然坏了不知道怎么办,这个时候必然有人教他怎么使用。所以,新成果都面临着一个怎么来教他使用。

  什么是科技产品?科技产品就是新东西,新东西怎么让农民来使用呢?科研人员必须要教他怎么用,当新产品出现问题后,你要帮助他解决,比如农民用沼气的时候,沼气出问题了,你帮他解决。我们在全国各地调查发现,很多地方修的沼气都停用了,其中一个问题就是出了问题不知道怎么解决。售后服务,像海尔这些公司能提供售后服务。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有点像提供各种各样的科技售后服务,售后售前服务都有,售前服务告诉你产品的好处,售后就是产品出现问题后提供服务,这是农业推广体系要做的事。

  记者:农业的最终操作人主要是个体农民,你们的科技投入怎样操作才会发挥最大效益?

  郑风田:科技投入最核心的是要育出更多的优良品种,筛选出更好的增产增收技术,让农民用这些技术可以更简单、更好操作,这样才能发挥出更好的效益。从一线的农民来讲,他们使用农业科技技术主要是品种,最终的科技成果最后都会转化为一粒种子里面去,比如你要从事蔬果花卉种植,就要有一粒种子,不同的种子最后长出的果实差别太大,遗传性的贡献有百分之八十多,这都是巨大的科技成果。实际上农业的绝大部分农业技术转化为种子、化肥、农药这些东西,简单说就是种子和农资,当然还有其他的养殖技术,包括同样的种子,我通过不同的养殖技术,可能产量不一样,种子是科研人员育出来的,但是一线的养殖人员依靠科技人员来学会这些技术,这实际上属于两个内容。(来源:人民网)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四川食品网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四川食品网”。

② 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四川食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友情链接

电话: 0371-86563572  邮箱:kf@zhuoqi365.com  版权所有:河南卓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豫ICP备09039160号